一、项目背景与目标
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,困境长者的居家安全问题日益凸显。为提升白云湖街长者居家安全系数、增强防跌意识,在广州市民政局的指导下,广州市志愿者协会主办的“青苗计划”,由白云湖街社工服务站实施的“幸福不倒翁项目”正式开展。项目以“搭建社区学习平台、推动适老化改造、营造关爱氛围”为核心目标,通过整合多方资源,系统性提升困境长者的防跌能力与安全意识。
项目实施概况
初老志愿者培育
初老志愿者培育过程以“老有所为”理念为核心。培育初期,通过精准招募与需求匹配,结合初老者生活经验丰富、时间灵活的特点,针对性招募具有宣传、技术等专长的人群,并通过访谈了解其服务意愿与能力,定制个性化岗位(如居家安全宣传员、安全排查员)。培育中期,通过阶梯式赋能培训,设计“基础通识+专业技能”课程体系,涵盖志愿服务伦理、居家防跌技能等内容,同时通过案例模拟、老青结对等方式提升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,帮助其跨越“数字鸿沟”与服务焦虑。培育后期,通过搭建“社工督导+同龄互助+家庭支持”网络,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、志愿团建等,建立服务时长积分兑换、荣誉表彰等激励机制,增强初老志愿队伍归属感与持续性。
2. 服务覆盖与活动开展
在2024年11月-2025年3月,共开展11场服务,覆盖567人次。在知识普及计划中,通过防跌自救讲座、毛巾操共学、防跌宣传等活动,系统性提升长者防跌知识与体能,累计服务353人次。在居家改造计划中,组建志愿队伍入户排查安全隐患,链接资源完成居家改造27户,覆盖76人次。在社区动员计划中,开展公益集市、志愿者培育等活动,动员101名居民参与,筹集善款568元,营造社区互助氛围。
3. 资源整合
项目开展期间,获得社会各界支持,共链接社会资源6768元,包括广州市善城社区慈善基金、白云区慈善会、广州福祉器具有限公司等3个组织以及兵房社区、唐阁社区热心居民的资金、轮椅、护理用品、安居包等物资支持。在专业技术支持上,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(民航院区)医护人员为社区长者提供防跌自救知识,减少跌倒后产生的伤害;在初老力量动员上,累计动员志愿者328人次,形成“初老志愿者带新”的可持续服务模式。
三、服务成效分析
1. 行为层面改善
跌倒发生率显著下降,服务回访数据显示,受访者跌倒率由基线调研的30.77%下降至15.38%,降幅达15.39%。防跌设施普及率提升,84.61%的受访者家中增设防滑垫、扶手等设施,较基线提升7.7%;80.77%受访者持续使用设施。锻炼习惯养成,61.54%的受访者坚持锻炼(如毛巾操),体能及平衡能力显著增强。
2. 意识层面提升
防跌重视度提高,88.46%的受访者认同“预防跌倒必要性”,较基线提升23.08%。风险识别能力增强,65.38%的受访者明确厕所为跌倒高发区,69.23%已针对性增设防跌设施。
3.服防跌包和居家改造服务切实解决困境长者的实际生活困难
项目通过为白云湖街27名困境长者定制化的适老化改造,如安装起床助力器、购置防滑垫、安装扶手等,让困境长者减少跌倒的可能性,提升居家安全。
为困境长者构建社会支持网络,促进邻里互助
项目通过社工、初老志愿者、社区资源、社区居民的联动,为困境长者构建了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,如居家改造服务通过多方合作,为困境长者提供了全面的居家改造服务。在慈爱社区唐阁公益集市中,通过幸福不倒翁项目筹集善款,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互助,增强了社区凝聚力,形成了关爱困境长者的良好氛围。
四、典型案例与亮点
1. “毛巾操共学”成社区新风尚:初老志愿者带领长者学习毛巾操,覆盖211人次,形成“互助锻炼”模式,增强社区凝聚力。
2. 居家改造惠及困境群体:为27户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,如安装扶手、赠送防跌包,切实降低跌倒风险。
3.创新宣传手法:为提升项目宣传的效果和影响力,社工携手初老志愿者根据生活实际编排情境剧,以趣味的方式讲述防跌的重要性;同时通过设计防跌发富翁的游戏道具,提升长者参与防跌知识学习的兴趣。
4. 公益集市赋能慈善文化:联动商家、居民开展义卖与宣传,筹款超500元,推动社区慈善基金可持续发展。
五、改进建议与未来展望
1. 深化服务覆盖:针对23.08%未关注社区宣传的群体,加强定向入户宣传与个性化服务。
2. 强化设施维护:建立防跌设施定期检查机制,确保长期有效性。
3. 拓展资源渠道:探索与企业、医疗机构的长期合作,引入专业健康管理资源。
六、结语
“幸福不倒翁”项目通过知识普及、设施改造、社区动员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,有效降低了困境长者的跌倒风险,提升了其生活质量与社区安全感。未来将持续优化服务模式,打造更具韧性的“防跌安全网”,为建设安全、宜居、幸福社区贡献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