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悲•禅定•智慧
双击此处添加文字
长者饭堂叫好叫座,却叫穷
来源:信息时报 | 作者:信息时报 | 发布时间: 2014-09-19 | 618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2012年起,多个街道开始推行长者饭堂,老人可通过较低的价格享受健康卫生的午饭,有需要的还能送餐上门。价格优惠,服务贴心,长者饭堂广受欢迎,有口皆碑。然而,近日记者走访越秀、海珠、天河、荔湾的近10个街道发现,不少长者饭堂陷入经营困局:政府无法全额埋单,迫于资金压力,饭堂只能给数量有限的老人配餐,成了小众的服务,甚至,还有街道的资金链断裂,长者饭堂关门。一个公益项目运营得如此叫好叫座却也叫穷,不少经营方都倍感尴尬。

报道来源:2014-09-19 信息时报

 http://epaper.xxsb.com/showNews?dateString=2014-09-19&articleId=172427


图片

越秀区洪桥街长者综合服务中心的长者饭堂,一顿只需5元,吸引了很多老人前来就餐。

  □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林涛 见习记者 黄骆

  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陆明杰


      2012年起,多个街道开始推行长者饭堂,老人可通过较低的价格享受健康卫生的午饭,有需要的还能送餐上门。价格优惠,服务贴心,长者饭堂广受欢迎,有口皆碑。

      然而,近日记者走访越秀、海珠、天河、荔湾的近10个街道发现,不少长者饭堂陷入经营困局:政府无法全额埋单,迫于资金压力,饭堂只能给数量有限的老人配餐,成了小众的服务,甚至,还有街道的资金链断裂,长者饭堂关门。

      一个公益项目运营得如此叫好叫座却也叫穷,不少经营方都倍感尴尬。

  有口碑,却一直亏

      四菜一汤,有荤有素送水果,健康卫生,有需要的还可免费送餐上门。5元一顿的慈善午膳,是越秀区洪桥街长者综合服务中心的服务特色之一,开饭两个月已有口皆碑,而洪桥街长者综合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姜洪伟坦言,为长者开饭,并不容易。

      目前洪桥街道办每年免费提供场地和35万元运营经费,“每天有近90名长者在这里用膳,就头两个月的开支来看,每月购买食材的开支至少需2万元,还没算上来自社会捐赠的食材,其实实际支出要高于目前这个数字,大约3万元左右。”按一个月22个工作天计算,90名长者每月合共支付不到1万元伙食费,就算不加上每年约40万的人工成本,“经营慈善午膳绝对亏本”。

      同样问题还出现在六榕街的公益食堂。每天约80位老人来此就餐,两肉一菜,埋单10元。食堂负责人透露,食堂每月租金6000多元,6名员工加上日常开销,食堂一直处于亏损状态。

      建设之初政府拨款22万元,之后再无任何补贴或赞助,虽然街道及爱心人士会不时捐赠资金、物资,但对于食堂的庞大开支来说,实在是杯水车薪。

      该负责人表示,“就算拉到赞助,但因合同有期限,到期后又该何去何从?我们希望有一个更坚实的支撑点,能够让食堂一直正常运作下去。”

  资金有限,限人开饭

      2012年,海珠区沙园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开设长者饭堂,符合资格的老人只需6.5元就可享受营养配餐。

      负责午餐项目的董社工表示,长者饭堂得到街道的支持,场地免费,还有一定的资金,开办初期即赢得口碑。起初为60多人开饭的计划,吸引了越来越多老人报名,虽然一再上调名额,但街道提供的经费有限,无法满足所有老人的需求,“目前还有超过150名老人在轮候中,目前只能优先给经济困难和行动不便的老人配餐”。

    去年6月起,荔湾区华林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社区孤寡老人、困难家庭定期免费送汤水,名额为30人。活动很受老人欢迎,社工希望可增加名额,扩大覆盖面,但项目运行一年多来还是无法实现,“就是有心无力”。

  钱一用完,只能停办

      去年12月,天河区某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推出公益午餐服务,每天为数名经济困难的老人提供低价午餐。当时,该中心计划以8元一餐的标准配餐(单指食材成本),每名老人只需交2元就可以享用。该项目负责人表示,刚开始时头几个月的资金已经到位,但到今年初,经费用完,又无法对外筹资,至此项目搁置了下来。

  声音

      “我们看重的就是这里(长者饭堂)足够卫生,可靠。并且每餐都有两肉一菜,每天不同菜,我们吃得相当满意。如果我们每天要自己做饭菜实在太累了,有时候做完都不想吃了。”——长者郑伯


      “由于资金有限,有些老人没被纳入服务范围,他们就会指责我们有偏袒,说这是小圈子行为。我们本身已经顶着很大的压力,但不被外界所知,还要受到指责,我们的处境实在尴尬。”——社工谢先生

  何处开饭

  寻求基金会支持

      为应对入不敷出的困境,姜洪伟目前只有一个不算出路的“出路”,“我们上级单位是广东佛教协会,协会有基金会,超支的部分就由基金会支持”。

      姜洪伟提到,在国外很多慈善团体都有基金会的支持,经营压力太大,“这可能是国内NGO的出路之一。除了政府购买服务的一部分,NGO可寻求社会的支持,资金来源多样化,是把好事办下去的基础”。

  内部造血,阶梯收费

      在满足老人用餐需求之余,沙园街还准备了一定数量的午餐对外销售,以缓解经费压力。董社工表示,厨师会多准备一部分以机动配餐,此外还有老人临时外出不用膳,多出来的午餐就会对外贩卖,每份10元,“既不浪费,也能降低运营成本。”此外据其介绍,中心还打算在社区内开展有偿服务,以补贴午餐开支。

      海珠区江南中街的春晖膳房,开设之初2元一餐,经过一段时间试行摸底,今年2月起膳房创新收费方式:根据长者的经济收入来分阶段收费。目前,同一份午饭,三档“收费”:免费、5元、10元。

      据膳房负责人透露,享受免费开餐的老人为“三无老人”及一部分低收入或残疾老人,之所以分档收费,是为了让真正有需要的老人能够得到实惠,而有一定经济能力者则通过较实惠合理的价格享用卫生午餐。

  公益项目创投

      董社工表示,除了沙园街的支持,中心还就长者饭堂这个项目向不同级别的政府部门申请支持。“去年创建广州幸福社区时,我们就申请到了25万元,足够应付一年开支。近期海珠区也有对公益项目的扶持,我们也申报了。”董社工认为,经营长者饭堂,眼光不应该局限在街道本身,它本身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项目,可吸引更多资源和支持,“这本身是一个值得被投资的项目”。

  专家建议

  由市出面统筹

      广州民情志愿服务队队长、广州义工联萤火虫义工团负责人王雪明表示,几乎每个街道的长者饭堂都遇上了经费压力,这反映出这些机构和团队的筹款能力有限。

      “立项时就定位为非临时性项目,负责人就应该考虑到如何保证资金的持续来源,否则不宜贸然启动。而筹款能力有限,也源于这些机构的‘先天缺陷’。”王雪明举例道,一个海珠区的机构缺午餐款项,很难找到天河区的企业来赞助,因企业更愿意支持自身所在区域的机构。因服务范围局限在相关街道内,所以成了小圈子行为,很难广泛得到社会的援助。

      对此,王雪明建议,可由市的层面牵头成立工作小组,统筹全市长者饭堂的运营。“由工作小组筹款,各街道因应能力和需求申报,这样比起各自为政要有效得多,也避免了有部分街道的长者饭堂因资金短缺而难以为继,项目半死不活,让人尴尬”。


资讯中心